卫生服务中心污水处理设备
二沉池表面出现黑色块状污泥的原因是?
二沉池表面出现黑色块状污泥通常是污泥腐化所致。曝气量过小使污泥在二沉池缺氧,或曝气池污泥生成量大而剩余污泥排放量小使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过长,或者重力排泥时泥斗不合理、使污泥难以下滑,或者刮吸泥机部分吸泥管不通畅及存在刮不到的死角,都会造成污泥在二沉池局部长期滞留沉积而发生厌氧代谢,产生大量H2S、C}{4等气体,包裹在泥块上,促使污泥呈大块状上浮,而且颜色呈现黑色。污泥腐化上浮与一般的污泥上浮不同,腐化上浮时污泥会变黑,产生恶臭。
解决的办法有保证剩余污泥的及时排放、排除排泥设备的故障、清除沉淀池内壁或某些死角的污泥、降低好氧处理系统污泥的硝化程度、加大污泥回流量、防止其他处理构筑物的腐化污泥的进入等。
卫生服务中心污水处理设备
二沉池表面出现泡沫浮渣的原因是什么?
二沉池表面出现浮渣后,首先应检查刮渣板、浮渣斗和浮渣冲洗水是否正常,浮渣泵是否出现问题,如果是刮渣系统本身的故障,应立即修理。
污水中含有表面活性剂、类脂化合物等能引起放线菌迅速增殖的有机物,导致二沉池表面出现生物泡沫浮渣。对策是用水喷洒、减少曝气时间、投加氧化消毒剂或混凝剂等。
二沉池污泥局部短时间内缺氧,出现反硝化现象造成污泥上浮会形成浮渣。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发生腐化变质,在H2S、CH4等气体的裹带下部分污泥上浮也会形成浮渣。解决这两种浮渣的根本措施是找到造成污泥反硝化和腐化的原因分别予以调整。生物生态组合工艺流程与特点介绍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与实践提示我们,无论是生物技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主流工艺)还是新兴的生态工程技术,单独应用都不能解决农村小型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及除磷脱氮的问题。必须将生物方法与生态工程有机结合,才能既节省成本和运行费用,又能达到稳定的除磷脱氮效果。因此,本文提出“厌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水生蔬菜型人工湿地”组合工艺。
污水经过收集系统后首先进入厌氧池,经过厌氧发酵,将复杂有机物部分转变成VFA和沼气,;经过厌氧处理后,污水的COD浓度得到有效降低,经水泵提升进入多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接触氧化池共分4~5格串联,内装填料,采用跌水方式充氧,借助生长的填料上的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出水进入水生蔬菜型人工湿地,湿地中用水培法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蔬菜,利用蔬菜对氮、磷等的摄取能力实现氮磷的去除。
本项生物生态组合技术的关键技术在于:厌氧预处理有效降低有机污染物浓度,减轻跌水充氧接触氧化阶段的负担;跌水充氧接触氧化部分有效去除有机物,但保留氮磷作为后续水生蔬菜生长的营养元素;水生蔬菜型人工湿地属于污染净化型农业的耕作方式,主要功能为利用和去除N、P,并进一步改善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果,确保出水COD、N、P全面达标。
该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工艺流程简单:不需要混合液回流与污泥回流;运行费用低:不需要机械曝气,不需要回流泵,所有运行费用仅仅是一台提升泵消耗的电费;
管理简便:不需要通过定期排放剩余污泥来去除磷,厌氧池固然不需要复杂的专业化管理,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也仅需一台提升泵,日常管理十分简便;
与农村特点相适应:厌氧段产沼气可作为能源利用;采用水生蔬菜型人工湿地达到除磷脱氮的目的,还能产生很好的经济回报,调动农民参与污水处理的积极性,而且不改变土地的利用属性。
生物膜技术在地表水修复中的应用
生物膜技术是人们长期以来根据自然界中水体自净的现象,农田灌溉时土壤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以及有机物的过程,总结、模拟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它以天然材料(如卵石、砾石及天然河床等)或人工合成接触材料(如塑料、纤维等)为载体,使微生物群体呈膜状附着于载体表面上,通过与污水接触,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摄取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并加以同化,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由于载体比表面积大,可附着大量微生物,因此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很强。生物膜接触氧化法是生物—生态联合修复技术的一种主要工艺,其核心构件是生物填料,生物填料的材质和外型直接关系到生物膜量和处理性能。
生物膜法修复地表水的基本原理
地表水体砂砾表面一般都附着有一层微生物膜,当流水通过其表面时,其中的有机物就会被生物膜吸附,进而氧化分解,因而,地表水体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通过填充填料来净化地表水体,实质是对地表水体自净能力的一种强化,即利用填料比表面积大,附着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人为加大河流中可降解污染物质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使河流的自净能力成倍增长。
附着在填料上生物膜降解污染物质的过程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
(1)污染物质向生物膜表面扩散;
(2)污染物在生物膜内部扩散;
(3)微生物分泌的酵素与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
(4)代谢生成物排出生物膜。
生物膜由于固着在填料上,因此能在其中生长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如硝化菌等,见图1。另外,在生物膜上还可能大量出现丝状菌、轮虫、线虫等,使生物膜净化能力增强的同时还有脱氮除磷的作用。该方法由于没有引入外来菌种,所以没有改变地表水体原有的生态系统,有利于污染水体的自我恢复。
生物膜技术在地表水修复中的应用
用于微污染水体修复的生物膜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为解决水域污染而研究开发的重点技术。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已经用于工程实践,我国则刚刚起步,还只是处于试验阶段,但发展较快。当前,日韩等国用于净化河流的生物膜技术主要有砾间接触氧化法、人工填料接触氧化法、薄层流法和伏流净化法等。
砾间接触氧化法
砾间接触氧化法是根据河床生物膜净化河水的原理设计而成,通过人工填充的砾石,使水与生物膜的接触面积增大数十倍,甚至上百倍。水中污染物在砾间流动过程中与砾石上附着的生物膜接触、沉淀,进而被生物膜作为营养物质而吸附、氧化分解,从而使水质得到改善。该方法使用天然材料为填料,花费少,净化效果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日本野川净化场、坂川古崎净化场和韩国良才川水质生态-生物修复设施。
二沉池出水溶解氧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二沉池出水溶解氧偏低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对策如下:
(1)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时间过长,污泥中好氧微生物继续消耗氧,导致二沉池出水中溶解氧下降。对策是加大回流污泥量,缩短停留时间。
(2)吸(刮)泥机工作状况不好,造成二沉池局部污泥不能及时回流,部分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污泥中好氧微生物继续消耗氧,导致二沉池出水中溶解氧下降。对策是及时修理吸(刮)泥机,使其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3)水温突然升高,使好氧微生物生理活动耗氧量增加、局部缺氧区厌氧微生物活动加强,最终导致二沉池出水中溶解氧下降。对策是设法延长污水在均质调节等预处理设施中的停留时间,充分利用调节池的容积使高温水打循环,或通过加强预曝气促进水汽蒸发来降低温度。
卫生服务中心污水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