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厌氧微生物处理影响因素
厌氧处理系统比较复杂,要使其更好运行,首先要注意控制厌氧处理效率的一些基本因素。
控制厌氧处理效率的基本因素包括:
①温度;②pH;③有毒物质;④营养物质的配比;⑤搅拌。
①温度
温度是控制厌氧消化的主要因素。温度适宜时,细菌发育正常,有机物分解完全,产气量高。细菌对温度的适应性可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三个区:低温消化10℃~30℃;中温消化30℃~35℃;高温消化50℃~56℃。在0℃~56℃的范围内,甲烷细菌并没有特定的温度限制,然而在一定温度范围被驯化以后,温度的变化就会妨碍甲烷细菌的活动,尤其是高温消化对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因此在消化过程中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消化温度。温度对消化的影响见图6-3,可见各种甲烷菌适宜的温度区域是不一致的。
水解酸化生物处理工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该工艺不具有厌氧消化过程中对环境条件严格要求,及降解速度较慢的甲烷发酵阶段,将系统控制在缺氧状态下的水解酸化阶段。其原理是通过水解菌、产酸菌释放的酶促使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发生生物催化反应,具体表现为断链和水溶,微生物则利用水溶性底物完成胞内生化反应,同时排出各种有机酸。
水解酸化过程能将废水中的非溶解态有机物截留并逐步转变为溶解态有机物,一些难于生物降解大分子物质被转化为易于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如有机酸等,从而使废水的可生化性和降解速度大幅度提高,以利于后续好氧生物处理。
⑴ 水解池的启动通过调整水力停留时间利用水解、产酸与甲烷菌生长速度的不同。利用水的流动造成甲烷菌在反应器中难于繁殖的条件。省去了气体回收部分。
⑵具有较好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
⑶水解过程可改变污水中有机物形态及性质有利于后续好氧处理。水解、产酸阶段的产物主要为小分子的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性一般较好。因此水解池可以改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从而减少反应时间和处理的能耗。
⑷对固体有机物的降解可减少污泥量,其功能于消化池一样。工艺仅产生很少的难厌氧降解的剩余污泥,故能实现污水、污泥同时处理,不需要经常加热的中温消化池。
⑸池子不需要密闭,不需要搅拌器,不需要水、气、固三相分离器,降低了造价和便于维护。
⑹由于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前,出水无厌氧发酵的不良气味。
调试工作前的先决条件
调试前的先决条件包括全部机械设备和仪表在调试工作进行之前已经进行初步调试,并确认可投入使用;所有的构筑物和工艺管道均已经清理完毕;各构筑物均已经进行闭水试验,经过监理方和各方同意验收;各构筑物经过初期的清水试验,确认构筑物能满足设计要求。
②确定调试过程中需要培育的菌种
通过对以往污水处理的经验,活性污泥法主要菌种为细菌和有关的微生物,培育菌种的菌源采用活性污泥或者采用化粪池污泥,或者直接使用人类粪便污水作为菌源;加入的菌源要求不存在对微生物有害作用的重金属物质。
③初步向池内投加污水
首先向池中加入一定量的污水,加入的污水要求有适当的有机物浓度,它们是微生物的食源,如果营养不够,就要加入无机盐(氨盐,氮盐)补充营养。
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厂对城镇生活污水采取的是分级处理方式。一级处理是对污水进行基本的初步处理,主要是通过过滤、沉淀等比较普遍的方式除去污水中的悬浮颗粒以及胶状物质,并初步调节生活污水的PH值,城市生活污水经过一级初步处理仍然达不到国家污水的排放标准,需要进行后续的二级处理。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对城镇污水进行二级处理,目的是除去生活污水中溶解有机物,还可以将一级处理中过滤干净的悬浮颗粒和胶状物一并分解除去。城镇生活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后基本可以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但为了使污水得到进一步的净化和处理,降低污水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与破坏,需要进行城镇生活污水的三级处理。三级处理是对经过二级处理后的污水的再净化,该过程会发生一些物理反应、化学反应以及生物反应,终达到除去溶解在污水中的有机物、不容易进行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矿物质、氮磷化合物、病原体以及其他类物质,城镇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的三级处理后就可以达到工业用水的基本要求,如果处理过程比较严格,就会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理想状况下亦可当作生活用水供城镇居民使用。
城镇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